推普进行时!关于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些知识点别错过

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2025年9月我们迎来了全国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我们走进推普小课堂,从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开始,共同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

走进推普小课堂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规范汉字包括经过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规范汉字。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的,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日、水、火等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推广普通话是不是不让说方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哪些领域?

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行业是推普的四个重要领域。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基础阵地。党政机关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广电等有声传媒对社会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应当成为普及普通话的榜样。公共服务行业应当成为全社会推普的窗口。

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缩写为PSC)是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

普通话的异读词以什么为准?

普通话的异读词以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

哪几种情形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下列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写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普通话是沟通的桥梁,文化的纽带。这个推普周,不妨从说好每一句话、写好每一个字做起,用实际行动响应主题,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出一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