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寮步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16、塘唇村 塘唇村位于寮步镇中心城的西部,北接向西,南临陈家埔、富竹山,西以黄沙河为界与新旧围接壤,东止石步。莞樟公路从东至西穿越本区,管辖双岗、硝坑、塘西、塘东四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000多,土地总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林果面积600多亩,可开发利用发展土地有1600多亩。目前主要工业区有下埔工业区、硝岭工业区、坳下工业区三个。
塘唇村是个投资开发的好地方,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现在正在施工中的东区大道从东至西贯穿上、下埔工业区。此工业区面积有1000多亩,大部分地方的水电、交通、道路设施基本完善。此区现有四间厂房已投产使用,有六间正在施工中,还有不少客商正在洽谈中。塘唇村现有工业厂房20多间,其中面积规模较大的有顺东橡胶轮胎厂,占地面积有150多亩。永强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80亩,还有东荣印花厂、怡宝玩具厂、金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市寮步宝达五金厂等。
在集体经济不算富裕的情况下,村党支部及村委会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环境建设。先后投资700多万元铺建“塘唇大道”、“硝岭工业区大道”、“下埔工业区大道”以及各自然村村道,投资50多万元建好了一个娱乐中心,此中心内设游泳池、球场等文体娱乐设施。原娱乐场面积较小,现在正在规划扩建60多亩设施配套较为完善的小公园以供广大村民、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娱乐之用。村委会还同向西村委会共同建成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设施完善的两头塘市场以方便群众购物之用。在村建规划方面,我们还新开发了塘东和塘西两个商业区。目前,着两个区正在兴建中。通过新规划、新建设、新投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社会治安防范和机制日益完善,广大村民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17、向西村 向西村位于寮步镇的西北部,与东城、茶山接壤,与寮步镇国际汽车城邻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向西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总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00人。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黄沙河流经本村,水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向西村紧紧抓住机遇,顺利开发了向西东区工业区,引进了一部分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如:天山金属家具有限公司、快灵通卡西尼电子文具有限公司、联运鞋业有限公司等。近年来,在镇政府着力打造电子重镇、绿色星城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把握机遇,成功把工业区进行转型升级,使向西村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在硬件环境得到有效优化的同时,不断提高软环境的建设,我村设有外经办公室、村建办公室、财经办公室、市政办公室、水厂、妇联等职能部门,为村民、企业提供便利的服务。
18、下岭贝村 寮步镇下岭贝村位于莞樟公路侧,毗邻东莞市区,交通便利。全村面积为1.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501人,新莞人约13000人。
一直以来,下岭贝村凭借天时地利的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各热情的服务,吸引了许多企业家到下岭贝投资,平稳地发展。近年来,村委会稳定了工业带动商业的发展,吸引大量新莞人来本村工作和消费,工业和商业的和谐结合,从而增加了集体和个人的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首先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使工厂企业能够安心生产经营,其次重视工业区的绿化环境,投入数十万元把工厂旁边的绿化带进行管理和维护,美化整个工业区的环境。2005年投入建成的下岭贝商业步行街,吸引许多服装销售、饮食、百货零售等商家来经营投资,同时也让附近工厂和居住的人员有个良好的购物环境,成为下岭贝村商业旺盛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下岭贝村以美化村环境和增加休闲娱乐地方等服务群众的形式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村委会投资700多万元建成聚宝园和小公园,让村民和新莞人在空闲时间有个散步和健身的好去处;投资50万元,将旧村基础设施,如治安队、老人活动中心、计生服务所、下水道等进行升级改造,也得到了广大村民和新莞人的支持和赞扬。
下岭贝村注重改善村居住环境和经营环境,自除重大安全隐患;改变村建设面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努力将下岭贝建设成安全卫生、环境优美、舒适文明的和谐村。
19、霞边村 霞边村委会位于寮步镇西北部,南邻塘唇、陈家埔村,北和西北与新旧围村接壤,南和西南与上屯村交界,地理位置优越。霞边村一河两岸,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现管辖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700亩。
霞边村,由霞边大围、盆石围、饮平圩、水步头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户籍人口有250户,人口820人,外来人口6000人。九十年代末逐步实施工业化道路,向二、三产业迈进,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现有“三资”和“三来一补”企业25家,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61万元。
20、竹园村 竹园村
竹园村地处寮步镇西部,与东莞东城区相连,靠近莞樟公路,全村面积约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3人,外来人口2000人。本村土地资源丰富,东部是三高农业为主的农田区,西部是商业和工业区。全村拥有企业15家,其中包括鞋类、手表业、工艺产品、玩具、印刷和电器产品等行业,全村经济年收入为233万元,纯收入为106万元。
竹园村距离莞樟公路约500米的竹园工业区,大约有400多亩,南面与横坑万荣工业区一河之隔,北面与温塘村相连,中间为竹园大道,道路与莞樟路,莞龙路相接,交通极为方便。该工业区路、水、电及通信设施完善,是投资者的理想选择,工业区现有大量商铺和多幢厂房建成已投入使用,同时东升公司正在兴建二幢大型工业厂房和员工生活区,预计年底投入使用。由于设施较为完善,现在又有工程陆续上马,我们计划在短期内增加区内绿化,提高治安队员素质,使投资者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我们将加强村干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我村经济,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安全文明小区。
21、上屯村 上屯村地处东莞市寮步镇西南片,东与寮步汽车城相连,南接松山湖大道,西同东城相邻,北与横坑村连接。全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辖区常住人口3295人,外来人口20000多人,总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
寮步镇地处东莞市的中心,上屯又是寮步镇的交通枢纽地带。东部快速路、松山湖大道、莞深高速、五环路等主要道路纵横于我村,使我村的交通路网非常发达,东莞海关检车场已进驻上屯并投入使用。路网的完善,使我村的工、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上屯村拥有两公里长的黄沙河,一河两岸环境优美,2005年斥资近2000万升级黄沙河大道及河堤绿化,使河堤变成一条绿树成荫的长廊,成为村民和新莞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2011年我村将投资2000万元将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在的山头建造成上屯公园。公园设计已完成,面积78000平方米,园内设有行山径、健身区、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烧烤场等休闲娱乐运动设施,为上屯及周边村的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以休闲为主题把上屯打造成一个宜商宜居的美丽乡村。
上屯村一直将支持辖区工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辖区工业发展非常稳定。村辖区内共有先科电子厂、嘉顺针织厂、威宝鞋厂、雅隽纸品有限公司、百味佳食品有限公司、长辉电器厂、华欣木制品厂、胜大家具厂、吉富爱服装整理有限公司等40多家工厂企业,企业员工接近20000人。由于工业发展稳定,区内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带动区内商业迅速发展。2010年我村拥有包括酒店服务业、餐饮业、零售业、购物商场等120多个注册商业户。
上屯村共有治安队员80多人,村民的群防群治意识良好。全村辖区内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各路口设置栏杆,安排治安队员站岗,晚上需凭证出入。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群众及投资者的高度评价。
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集体经济连续、平稳和可持续的增长,2010年上屯村总资产24585万元,在全市596个村委会中排名107位,在寮步镇排名第五位;年总收入3400万,全市596个村委会中排名136位,全镇排名第7位。健康的财政为上屯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使每个村民都能享受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上屯村目前的经济体系主要以工业为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市、镇的重点配套设施,以点带面,经济发展逐步由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由于上屯村的独特优势,东莞市CBA篮球馆选址落户上屯,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市CBA篮球中心周边的1000亩土地,是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篮球馆立成后,利用好篮球馆周边的土地,将是我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大出路。此外,东莞市光华医院及东莞市中医院都落户于上屯,为我村提供了完善的医疗配套设施。
联系人: 钟锡康 13602396916
22、石龙坑村 石龙坑村
石龙坑村地处寮步中心区,位于莞樟路、香市大道与石大路交汇点,毗邻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距莞深高速路出入口3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八个村民小组:新围、桥头、东门、围中心、南门、西门、松元仔、岗头。全村有1091户,常住人口3677人。
石龙坑村溯源于广东南雄珠玑巷的一群中支派,元明年代间分支到广东番禺古坝。太始祖石屏公于明代年间率家人始迁东莞大岭山大塘村,由于多种原因,无生机起色,到始祖公衷复携第六子成庵举家迁到寮步石龙坑建居,至今约有600年历史,繁衍子孙众盛,除分支本镇杨梅树、大朗平山、吴川县深水村等地外,到香港及世界各地谋生繁衍也有二千多人。石龙坑村姓氏以韩为主,何氏为次,韩何兄弟姓氏占99.6%,这其中韩姓占86%。
石龙坑村委会对文化创建工作十分重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把文化建设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委会历来重视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环境,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已建有文化广场公园,人工湖,老人康乐中心,图书馆,学校幼儿园等。1996年4月被评为东莞市安全文明小区,1998年又获国家颁发的“千佳村”的光荣称号,2002年10月被评为东莞市卫生村,2003年10月石龙坑小学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5年7月获镇妇联组织的寮步镇第二届广场舞蹈比赛第一名,2006年2月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08年12月被评为东莞市平安社区,2009年12月评为东莞市文化建设达标村,2010年4月被评为东莞市体育先进村。
改革开放前,石龙坑村是一个纯农业生产村,靠种水稻、甘蔗、木茨、蔬菜等农作物为主。经过30多年改革,在党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在村内规划商业区和工业区,全村道路铺设水泥路网100%,道路连贯宽阔,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我村积极向第二、第三产业进发,引进大量外资企业,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创造优越条件为企业就地转营升级做大做强提供保障。
现在我村有工厂企业280家(其中台商、港商及外商企业40家,其他240家为民营企业),商业360家,农贸批发市场一个,全村现有工厂总面积38万平方米,市场商铺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2010年村组两级经济总收入3000多万元,全村工业总产值为2.3亿元。
石龙坑村的未来发展目标:继续加大招商力度,积极扶持广大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真正名符其实的幸福和谐现代化新农村。
23、浮竹山村 寮步镇浮竹山村,位于寮步镇西南区。南与大岭山,西与东城同沙生态园相邻。全村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下辖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有常住人口1495人,外来人口近6000多人。松山湖大道,莞深高速公路分别在我村贯通而过。基础设施完善,治安稳定,是国内外客商前来经商、办厂投资的好地方。
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村前松山湖大道与各地路网相连,松山湖大道南与石大路相接,只需3公里路程可达牛杨村的莞深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处,不用1个小时直达深圳特区,松山湖大道往西行3公里到CBA第一篮球馆和东部快速公路。与八一路连接,15分钟直达东莞市区。以北有寮浮路与石大路相连,直达镇政府,连接莞樟公路。还有一条70米宽的蟠龙路把松山湖大道、莞樟路连接贯通。早在五、六年前,我村已规划村内的路网,现有文阁兴路、企份路、民康街、民康横街、和平路、富前街、佛岭路等几条主干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其中建成的佛岭路,3分钟便可达我镇的佛岭野郊乐园和市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东城科技。
村内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十分重视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同时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力抓好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现有1所镇办社区服务卫生站和村办幼儿园、文化中心、治安警务区、村级兼职-、2个大型停车场、新综合市场、供村民喜庆使用的聚福楼、现代化村委会办公大楼、儿童游泳池、历史悠久的文阁塔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浮竹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育才职业技术学校也选址我村。我村对辖区道路及周围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使浮竹山村的面貌涣然一新,经一番的努力,获得了“广东省卫生村”、“东莞市市容环境优美村”、“东莞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辖区内组建了一只政治思想过硬,具有强战斗力的治安队伍,同时实行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治安方针,使浮竹山村的村民和商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浮竹山村原是以农林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给浮竹山村带来了蓬勃生机,带来了机遇。浮竹山村位于佛灵湖片区,五分钟直达佛灵湖郊野公园,公园配有沙滩浴场、烧烤场、游泳池,环湖绿道、登山道,是镇委镇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文化休闲新区。党支部、村委会齐心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找差距,找原因,提高认识,明确了发展思路,逐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了对路网及基础设施的投入,进行外引内联,引进大量外资企业,在寮步镇西南片开拓了一番新天地。现在的浮竹山村工农业并举,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全村“三资”、“三来一补”企业,个体企业共40多家,其中协和陶瓷有限公司,东原电子有限公司、三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三家上规模的外资大型企业。
展望未来,全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立足实际,锐意开拓,拼搏进取,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汇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力量,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心,共同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富裕、和谐的美好明天。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办厂、经商置业,共图创业大计。
联系电话:0769-83321748
传真号码:0769-83282923
24、上底村 上底村位于寮步镇西南面。东与牛杨村相接,南与大岭山镇相邻,西与刘屋巷村接壤,北与缪边村相连。由上底、福田、东冲、雷家村、弓岭贝5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1.9平方公里。目前,全村总人口约1462人。
改革开放前,上底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有荔枝、龙眼、甘蔗、番薯、水稻、花生等。1993年,上底村集体贷款100多万元,建造两间楼高三层,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引进一港商办起了家宏鞋材厂和上豪厂,年收入40多万。1997年,上底村共投资100多万元,把全村的主干道铺成水泥路。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在经济收入稳步上升的基础上,上底村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区内增建了学校、电管站、治安队部、信用社、商店,还大力整治区内环境卫生。村民每人每月还能享受100元的生活补贴(60岁以上老人还另有老人金)。学生上学有专车接送。对考取本科的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
2002年建了两个标准的篮球场,供村民休闲娱乐。2003年又给全村村民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民因病就医从此得到保障。
2010年全村集体、民营和外资企业共30家。其中台商企业5家,港商企业2家。村集体总资产10435万元,负债4799万元,净资产5636万元。全村总收入490万元,集体分配469万元。
25、刘屋冚村 刘屋冚村位于寮步镇南面,松山湖大道边,莞深高速公路横跨其中,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将建于我村。全村面积1.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60人,现有暂住人员约5000人。本村下设工业办、村建办、环卫办、治安队、水管站、劳动服务站等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凭借优越的投资环境,按照“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环境,严抓治安防范,使我村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1.24亿元,村年总收入540多万元,村集体厂房达人均70平方米,村民福利方面不断提高。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为使村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村在道路美化、绿化及路灯安装方面投资逾20万元,全村的主要道路完成水泥铺设。在村委会工业区旁还建设一个休闲公园、一个篮球场、一个健身场。旧村委会办公大楼改成老人活动中心及图书馆,前面设有舞台、篮球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为宗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抓住机遇,巩固好现有的成果,继续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更认真地、更深入地完善工业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绿化等各方面上大下功夫,讲求实效,争取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来投资办厂,壮大经济,并向现代化绿色村庄迈进。
办公电话:0769-83321440
传真:0769-83214320
邮箱:LB83321440@126.COM
26、药勒村 药勒村位于寮步镇中心,松山湖大道侧,蟠龙大道横跨其境。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8000多人,本村户籍人口1113人,新莞人约7000多人。
2009年,村集体总收入为1523万元,纯收入1000万元。2008年至2009年期间,我村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2008—2009年被市评为“文化建设标兵村”,“东莞市市容环境优美村”;2006—2010年被镇评为“先进党支部”、“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农村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农村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我村未来拥有城际轻轨出口,交通十分便利,发展商业和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目前,我村工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有外资、民营企业30多家,企业涉及电子、制鞋、陶瓷、塑胶、皮革、化工、印刷等行业,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年工业总产值达2亿多元,我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随着城际轻轨的建成,我村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27、陈家埔村 寮步镇陈家埔村,位于寮步镇区的中心区域,辖区总面积有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0余人,外来人口约6000人。
陈家埔村,交通便利。祥富路、香市路贯穿本村。村内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治安秩序良好。目前设有两个工业园区,挤有20家大中小型企业落户本村,投资商都非常满意本村所营造的投资环境。
2010年,由东莞市御野世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东莞市的第一个占地面积460000多平方的动物园落户于此,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东莞市唯一的一个占地面积近百亩的古建筑---影视城,也建立在陈家埔村,西毗东莞香市动物园和繁花似锦的樱花园,南接香市现代农业生态园,北与陈家埔古村落连成一体。还有总面积约四百多亩的香市环山休闲公园,公园内有个30米高的望景塔,在塔上,市区、松山湖等周边地区的景致将尽收眼底。
我村解放思想,勇于开拓,积极探索为农民脱贫致富、振兴集体经济的路子,始终本着真诚的态度、优惠的政策,诚意邀请和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洽谈投资发展的计划。
28、小坑村 小坑村
小坑村位于寮步镇西南面,东邻药勒,南连浮竹山,西望东城科技园,北靠长坑,毗邻西南公路。
小坑村总人口约710人,外来人口300人,全村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水果面积800亩),既宜发展粮食生产,也有利于发展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作物,其中以盛产荔枝而美名。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水产养殖面积有300亩,水产品全年总产量达120吨。
全村共有资产约2000万元,下属管辖工厂10间,以化工制造业为主,其中三联化工四小坑村村办工厂,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产品质量得到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及市场的美誉。在收入取得突破的同时,小坑村还在丰富群众的生活文化福利方面得到改善,建成小坑村市场、篮球场、停车场及村内大道等有便于群众的公益设施。
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小坑村坚信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优势,不但能让群众安乐,而且乐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各种经济结构,使小坑村村的经济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9、长坑村 长坑村
村地处寮步西南,全村面积180公顷。现有常住人口800余人,外来人口180人。70米宽的西南公路横跨我村辖区内,新建的莞深高速公路有两个路口在我村内,极大缩短了到深圳、广州的时间。
改革开放前,我村是一纯农业村,大部分群众以务农为主,改革开放后,调整方向,群众基本都在工厂上班,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左右。
土地资源丰富。现有外资企业4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建立两个工业区:一个东区、一个西区。东区主要接纳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西区主要接纳一些大中型的民营、外资企业。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办厂经商。
30、井巷村 井巷村
井巷村民委员会,地处寮步镇南部,位于西南路侧、黄公岭下,毗邻东城重点发展新区——东城开发区;距东莞新规划的工业发展重点工程——松山湖工业园不到5公里。
井巷村于1999年11月从原寮步镇三联管理区中分出来,成了行政村;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0多人,外来人口180多人。
井巷村自成立行政村以来,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制订各项发展措施、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的契机,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两年多来,井巷村爱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斐然,证明了井巷村招商引资方案的可行性,该村一直致力于加强招商引资的硬件建设:铺设路网;整治、维修、增容电力、水力等设施建设;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井巷村更不断完善各类软件的建设;制定招商引资具体实施方案,采用外引内联的方法,加大招商粒度。使该村的工业区“气候”渐佳,驻进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商家;同时,更有部分的投资者于村签定了《预订租赁合同》......这大大增强了该村的发展更具潜力和竞争力。
另外,独特的交通地理条件更是加快井巷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井巷村邻近西南路,新开通的莞深高速公路牛扬上落口离井巷村村不足3公里。同时,由于成立了行政村的时间较段,井巷村的村极规划按新的法章进行,村级详细、合理的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上一页][第1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