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带眼睛的吗?这螃蟹有大眼睛,还是横着走路呀!
白天角眼沙蟹一般趴在洞里,可以避暑,还可以减少被吃掉的机率。不过要是遇上白天有退潮,有了其他获取食物的机遇或是需要润润鳃了,角眼沙蟹也会跑出来,在高潮带捡些烂鱼烂虾吃,或者捕食一些小型动物,包括刚孵化出来、正冲向大海的小海龟。
捕获一只赤蠵[xī]龟的角眼沙蟹。图片:Gnaraloo Turtle Conservation Program / wikipedia
夜幕降临之后才是角眼沙蟹最活跃的时候,它们会成群出洞抢食;遇上繁殖季节,整个沙滩都快被它们占领了。因为它们大多数都有着灰白色的外壳,所以在英语中也被称为幽灵蟹。
夜间溜达的角眼沙蟹,不过这只的外壳颜色似乎比较深?下文告诉你为什么。图片:Malcolm Schuyl / FLPA
为了降低白天出洞捕食的危险系数,角眼沙蟹还学会了一招“隐身术”——生活在不同颜色沙滩的角眼沙蟹,其外壳的颜色会有所不同。沙滩颜色越浅,角眼沙蟹的颜色也会越浅;沙子颜色越暗,外壳的颜色也越深,外壳颜色的深浅由甲壳内黑色色素体(black chromatophore)的密度所控制。有实验表明,将两种颜色的沙蟹对调生活环境后,角眼沙蟹可以通过调节体内黑色素体的密度,来慢慢加深甲壳的颜色或使甲壳慢慢变浅,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更适应环境、和环境更加趋近。
生活在沙滩颜色较暗的角眼沙蟹。图片:Robert / wikipedia
颜色较浅的角眼沙蟹。图片:Snickerweb / wikipedia
幼蟹的隐身技能相比于成年个体更厉害,它们有着和沙子更相似的伪装配色,在沙滩上走起来时,就像一小块移动的沙块。当你想凑过去看时,还没到洞口的幼蟹也许会停下脚步、躺在沙滩上,静静地观察你的举动。隐身于沙滩上,角眼沙蟹的幼蟹们就可以躲过一劫,逃过猎物的追捕。
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沙质的角眼沙蟹幼蟹的生态图。图片:M. Stevens et al. /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13)
不过,因为一天24小时内环境光强度不同,即便是白色的沙滩也会随着光照发生相应的颜色变化。根据对角眼沙蟹幼蟹个体在不同时间的体色观察,人们发现,幼蟹的环境伪装色也会随着环境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变化的目当然是为了能够在环境中更好地将自己伪装起来,从而躲避捕食者,在各个时间点出来活动都能自在快活。
角眼沙蟹幼蟹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照片在拍摄时已经进行增亮处理了。图片:M. Stevens et al. /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