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卜卦起源于古城天水

安志宏

地处中国版图腹心之地的古城——天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是“羲皇故里”,是中华文明的肇启之源。卜卦作为原始先民最早认识自然、人类的一种手段,它出现在我国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从目前国内外考古发现,综合文献记载、历史遗存、民俗资料和传说等进行考察,世界上最早的占卜、算卦活动,应该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

首先,在天水境内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卜骨。天水考古发掘出的傅家门遗址,据碳十四、古地磁等手段参照测定距今5600——6000年左右;从文化类型看:属石岭下类型,发掘出了罕见的祭祀坑,坑内出土了六件十分珍贵的卜骨,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卜骨。从六件卜骨的骨质看:属于牛、猪和羊的肩胛骨,它属于天水本地的骨质材料。再从器身看:未加修饰,骨质处理简单,无钻无凿,其上符号简单,系石质尖状器刻划而成,其上阴刻“=、S、Ⅰ、Ⅱ”等符号,尤其“Ⅰ、Ⅱ、S”符号分别与八卦中的阳爻“—”、阴爻“——”以及太极图相似。从六件卜骨的背面看:有明显灼过的痕迹,可以断定是当时人们进行占卜、祭祀活动时留下的实物。它是我国原始先民占卜的直接证据,也是伏羲在天水创立“先天八卦”的考古学方面的有力支撑。

其次,伏羲“始画八卦”的史实被我国诸多典籍所载。天水作为伏羲故里,伏羲创立的先天八卦,被许多典籍所载。《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庖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纬·乾凿度》“孔子曰:伏牺(伏羲)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伏牺(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自古共识。《周易·系辞》“黄帝尧舜氏……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历史上诸多史家把八卦的创立作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和历史发展的杠杆,将画卦文明的伏羲氏作为历史肇始的开端不是无根据的。

再次,伏羲氏被人们称为“卦神”。伏羲作为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无疑,“八卦”是伏羲氏对人类做出的最杰出的历史贡献。英·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与文明》“莱布尼兹和《周易》”中认为《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对“二进位数字”起过至关重要的启发。这是国外科技史专家对伏羲氏对人类贡献的中肯评价,也说明伏羲在几千年前创画的八卦(也证明科学无国界)对中外文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汉学家、历史学家刘尧汉教授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文中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伏羲太极阴阳图”;他同时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都概括为阴阳两性,相辅相成,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宇宙起源的基本观点,先秦道、儒、阴阳诸家都用阴阳来认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我国历史上对伏羲创立八卦的评价更为朴实,淮南子称伏羲为“八卦占卜之神”,民间则称伏羲为“卦神”等等。古今中外有识之士均认为“先天八卦”是天水圣人——伏羲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最后,天水至今有许多与伏羲氏画卦、占卜有关的遗存和传说。今天天水保存较好的三阳川伏羲象天法地的——卦台山,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国内外诸多专家被卦台山所折服。卦台山周围的山、水和川很特别,它与伏羲创立的八卦中主要元素——阴阳、太极图相暗合,就连流经山下的渭河(古称姬水)、葫芦河(与伏羲女娲有关系)在三阳川呈阴阳交尾状;卦台山突起两边的山亦展现阴阳太极图形状。无怪乎许多中外专家登临卦台山颠惊呼:这就是原始先民伏羲仰观天象、俯观法于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始画八卦的遗址。卦台山至今还保存着一块元代木刻“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星宿方位图圆盘”。另外,与伏羲始画八卦有关的地名、遗址和传说还有:安伏、龙马洞、封姓石、风莹、风台、大风台、唐家风台、风沟、葫芦河、雷泽、仇池山、伏羲庙、八卦实物(如:八卦灶、八卦鸡罩)等等。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对易经有较早的文字记载。秦安陇城是伏羲妹女娲庙所在地,其城的建筑完全是依八卦形式设计而建的,至今保存完好,其城不远处就是著名的距今8000——10000年的大地湾遗址和传说的女娲洞。再从民族风俗看:天水古今流传着占卜决事的风俗。至今广大城乡,对大小事不能断决时,往往求之算(命)卦先生,诸如调动、分派、婚姻、升迁、就业、考学、开业、经商办厂等等。今天遍布在桥头、路边和旅游景点的算命先生和各大小寺庙内的千箱卦薄就是绝好的证明,人们遇事或占、或观、或摇,无一不是历史上一脉相承的卜卦,我认为它是六千多年前卜骨和伏羲创立的八卦在世间的延续和孑遗,它是今天现存的最鲜活、最生动的历史保存,它是历史的因子,因为今天的历史是由昨天发展、演进而来的。